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回應中華日報人工溼地理想與實際之偏離

:::
水質保護
98-04-2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水保處 ]

中華日報於本(98)年4月18日社論刊載「殷鑑不遠:人工溼地理想與實際之偏離」乙文,有關竹溪人工溼地,為本署補助臺南市政府辦理,爲取得處理的設計數據設置的一個試驗場,當試驗完畢後任務即拆除;灣裡人工溼地,原本為曬鹽場,設計處理灣裡社區污水排水,本署將督導地方政府加強操作維護工作,以達預期淨化水質目標。

目前未建設污水下水道地區的家庭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後,由排水溝渠排入河川,污染河川水質。正本清源在於加速興建污水下水道系統,將家庭污水納入污水處理廠處理。由於污水下水道及家庭用戶接管耗時較久,在污水下水道未完成前,於排入河川之渠道截流晴天污水,以現地處理方式,先行在高灘地淨化,作為污水下水道未完成前過渡應急措施,人工溼地即為方式之一。

藉由溼地內的沉澱、微生物吸附、分解、光合作用及植物吸收等自然淨化的機制,淨化排入河川的水質。人工溼地的污染去除效果,係依賴植栽、光合作用等自然力量去除污染,具變動性,相較於以能量集中、控制集中的污水處理廠,去除率偏低,但人工溼地同時可營造生態的效果。

台灣推動以人工溼地淨化排水有許多成功的案例,例如高屏溪舊鐵橋人工溼地,位在高屏溪120公頃的河川高灘地,每日處理竹寮溪民生及紙廠放流水排水約18500公噸,經濕地處理後,符合既定水質目標。該溼地有2團體義工參與操作維護並加入管理,建置溼地操作維護手冊、記錄溼地水質水量操作情形,建置生態教育宣導手冊等。在義工團體的努力下,有台灣水稚繁衍,有遊隼、彩鷸等105種鳥類,兼具水質淨化、民眾休閒及生態多樣的效益。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