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2020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論壇」開講 調適行動 說給你聽

:::
國際環保與合作
109-10-2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管處]

氣候變遷、氣象異常,高溫一再破紀錄,水庫蓄水量也在拉警報,我們該怎麼進行調適?環保署於10月27日在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20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論壇」;邀集中央機關、六都環保局及國內專家學者,展現我國因應氣候變遷調適的過程及成果;同時論壇特別邀請第21屆聯合國氣候會議(COP 21) 科學技術諮詢附屬機構(SBSTA)主席Carlos Fuller先生,以及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League of European Research Universities , LERU)秘書長Kurt Deketelaere教授,兩位享譽國際專家,在線上一同與大家分享氣候變遷國際觀點與作法。

同樣來自於島嶼國家的Carlos Fuller先生,目前為加勒比海共同體氣候變遷中心國際與區域聯絡官,對島嶼國家在面臨全球氣候變遷下調適行動重要性特別有感。他表示今年四月島嶼國家聯盟會議已有共識,2020年     為巴黎協定滿5周年的重要關鍵,將是推動因應氣候變遷行動之雄心壯志年(Year of Ambition),國際社會也應該承認並接納臺灣的行動。

Kurt Deketelaere教授以長期擔任歐洲23所世界頂尖研究型大學聯盟祕書長之經驗表示,歐盟除積極減碳行動居於全球領先外,率先提出各項循環經濟計畫、歐洲綠色政綱等行動,並越來越重視氣候調適作為。對於歐盟積極的減碳行動及調適作為,我國產業界不但應跟上腳步,更應超前部署,政府部門與民間共同合作,將氣候變遷轉為商機。

環保署沈副署長致詞中表示,國家調適行動方案自行政院核定後,跨行政院以下17部會,125項行動計畫、71項優先計畫,以5年為期,分八大領域協力推動;並再次強調氣候變遷是跨國際、跨領域、跨部門的議題,必須是政府與國民共同關注、長期投入,以「全球思考,在地行動」之方式,才能激發更多創意與能量,透過公私協力,共同合作提升臺灣社會整體調適能力。

師範大學葉欣誠教授以親身參與國家調適行動成果報告之經驗,指出目前政府對於調適工作與機會創造,應著眼於未來氣候「變化下的變化」適應能力,從理解氣候變遷調適之本質,從而進行基於科學之風險評估,並與常規下執行的作為有所區隔。

經濟部水利署王藝峰副署長分享目前透過「韌性」與「智慧管理」兩大策略,採取「不怕水淹」的治水與河川環境營造行動,推動在地滯洪、自然化河川營造及智慧防災等調適衝擊;並以開源、節流、調度、備援方案,讓未來50年用水無憂。另外,內政部營建署林秉勳組長認為氣候變遷對於國土空間衝擊日漸加劇,因此透過國土計畫法規範的全國國土計畫及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應載明「氣候變遷調適計畫」,合理配置發展性資源及配套措施,促進永續發展。

城市內的氣候變遷下調適措施,是民眾最直接相關及有感的行動,所以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等六直轄市政府,在論壇中共同交流如何與永續目標SDG跨域結合,朝向低碳綠色、永續韌性城市發展,藉由以人為本、市民共同參與之方式,創建氣候變遷下之宜居家園。

環保署表示,面對氣候變遷導致各地高溫頻傳,國內在今年7月,中央氣象局也測到了1896年以來臺北測站最高溫的紀錄(39.7度),以往認知的極端氣候,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朝向「常態性」現象,目前透過校園設置雨水花園及綠籬提供降溫效果,發揮調適氣候變遷的功能,強化民眾因應氣候變遷能力。

本次論壇的資料已置於環保署氣候變遷調適平台-「同舟共濟」網站中( https://adapt.epa.gov.tw/TCCIP-1-G/TCCIP-1-G11-1.html);而該網站亦提供國家氣候變遷年度成果報告及新聞新知等資訊,歡迎關心氣候變遷調適議題的的朋友前往參閱。

2020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論壇資料QR code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