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小黑蚊肆虐相關說明

:::
其他
91-07-2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管處 ]

小黑蚊,是屬於蠓科的台灣鋏蠓,俗稱「黑微仔」,在台灣地區甚為普遍,近年由於地區作物相改變較大,危害區由以往的偏僻鄉鎮逐漸擴散至都會區,在白天戶外活動時極具滋擾性,但無傳播疾病的記載,環保署表示;小黑蚊肆虐是生態環境的問題,正確防治方法是以環境整頓為主,噴灑藥劑為輔。

環保署,向來關心小黑蚊肆虐地區受害民眾,為此該署每年均編列經費補助地方環保單位,辦理小黑蚊防治工作,並委託學術單位,研究小黑蚊的生態及防治方法。但由於小黑蚊孳生場所特殊,長久以來僅以藥劑防治,無法收到實際效果,往往噴藥數日內又恢復滋擾,危害情形仍時有所聞,嚴重影響民眾生活,為解決此害蟲擾民之問題,並提昇民眾生活環境品質,乃於本(九十一)年度推動小黑蚊防治綜合示範區防治計畫,補助縣(市)環保局選定示範區辦理小黑蚊綜合防治工作,核定包括:台中市、台中縣、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縣、高雄縣、花蓮縣、台北縣等十二縣市政府共新台幣壹仟壹佰壹拾陸萬貳仟元整的相關防治經費。環保署另藉由協助各縣市政府推動示範區防治計畫,由示範區防治計畫研擬有效防治方法及執行經驗,再推廣至示範區外之其他鄉鎮,以減少小黑蚊滋擾,並非以示範區計畫就可以完全防治小黑蚊肆虐,而是藉由多種不同地區試驗有效防治方法,進而全面推廣防治方法。

環保署強調,目前推動的示範區防治計畫,全部都有專家學者參與,進行指導及密度調查等研究工作,該署也將藉此專案計畫結合學者專家、地方環保局、社區村里民眾,共同推動小黑蚊防治工作。

環保署表示:小黑蚊防治方法目前有以下五種可供民眾參考,但環境整頓才是小黑蚊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一)生物防治

目前雖於田間並未發現小黑蚊幼蟲或蛹有被寄生現象,亦未發現有效天敵,但應可由田間找到能寄生小黑蚊之寄生蜂或其他天敵作為生物防治之用,學者專家也正在研究發展中。

(二)推動社區共同防治

據葉金彰教授等於1990-1992年於南投名間鄉進行成蟲密度調查,發現高峰期為六、七月間,但於1991年四月由於其中某一調查地點附近之大排水溝整修,竟於田間發生高峰季節連續四個月採集蟲數平均不超過十隻情形,而1990年六、七月之採集蟲數曾高達二十分鐘內八百多隻之紀錄,1992年亦達六百多隻之採集紀錄。主要由於排水溝整修期間,原孳生源大量沙石覆蓋破壞其幼蟲孳生場所,且原排水溝周圍灌木叢亦遭砍除,致成蟲棲所亦受影響,導致連續四個月採集成蟲數均極低,因生態環境改變所得之防治成果,實為目前利用藥劑防治所無法達到之成效,因此如能持續維持環境清潔,清除小黑蚊幼蟲棲息及孳生場所,除可達到一非常有效之防治成果,尚可減少藥劑防治所造成之環境污染。

(三)個人防護

一般民眾最常使用防護方法為穿著長袖衣物,儘量避免於屋外陰涼處聚集聊天,必須於戶外活動時,可塗抹忌避藥劑,預防被叮咬。

(四)緊急防治-藥劑防治

進行藥劑試驗僅能於施藥後數天(五至七日)稍為降低小黑蚊棲群數目,效果並不顯著。

(五)冬季防治

為使其減少孳生,專家學者建議於小黑蚊幼蟲孳生淡季開始防治,宜從冬季十一月起至隔年三月為防治重點,每月實施小黑蚊幼蟲滅除工作噴藥二次,第一次及最後一次噴藥再增以熱煙霧機噴殺成虫,可有效降低小黑蚊危害程度。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