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我國室內生物性污染物濃度偏高,民眾宜注意室內通風與整潔

:::
其他
95-01-3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保處 ]

近幾年環保署委託成功大學環醫所量測我國一般家戶環境、學校及各種典型辦公建築室內空氣品質資料顯示,我國室內環境中生物性污染物濃度明顯偏高,細菌污染物濃度172-14279.3 CFU/m3(菌落數/立方米)之間、真菌濃度94.4-14246.3 CFU/m3(菌落數/立方米)之間,明顯高於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值1000CFU/m3,且呈現地域上之差異,如南台灣的熱帶氣候區黴菌的濃度明顯較北部高出許多,尤其以秋、冬季出現的高濃度現象。主要原因為台灣處亞熱帶海島型氣候,年平均相對濕度可達80%以上,易滋生生物性污染物之溫床。

環保署表示,一般室內環境由於其密閉性與人們生活活動的特性使得室內環境中存在著許多的室內過敏原,如真菌、塵蟎、蟑螂、貓等過敏原,對於人體均有不同程度的致敏化能力。相關流行病學研究曾針對居家環境中潮濕程度、真菌及細菌等微生物生長況態及吸呼道健康情形三者之間的相關性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居住在潮濕以及發霉之建築物中的孩童,較容易罹患各類呼吸道疾患,如氣喘、咳嗽、鳴喘、流鼻水等。

環保署表示,環境微生物無所不在,依照其不同之生物特性分別分布在適合之生存環境中。於密閉式中央空調建築,若在於空調系統本身設計上或使用管理上不良,則容易透過空調本身的氣體傳送造成室內微生物污染的問題。如進氣口的位置、濾網的使用與更換、空調系統結露、集水盤清理、冷卻水塔清潔消毒、送風管清潔等因子。

近年來由於大型中央型空調辦公建築林立,國內外也陸陸續續有與建築物相關之傳染疾病發生(Building related illness),其中最常見的為退伍軍人症之爆發案例。有許多普遍存在於環境中之真菌與細菌,一但室內環境中存在有特殊污染源之滋長釋放,則容易引起相關過敏反應,而有些菌類生長時所釋放之代謝產物也會引起毒性反應,嚴重者更有致癌之危險。

環保署表示,改善室內生物性污染物的小秘方,包括:1.保持居家、辨公室及其他室內環境清潔。定期清洗地面有助削減塵螨及其他引致過敏源頭。2.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及室內空氣清潔乾爽,清除能引致真菌滋生的水源或潮濕源頭,防止屋內外有滲漏現象。並保持室內相對濕度在60%以下。3.廚房和浴室安裝及使用抽氣扇,將溼氣排出室外。4.盡可能拆除或廢棄已受污染的家具(如發霉的家具)。或使用稀釋漂白水清洗受污染的表面。5.定期檢驗通風系統中的噴灑濕潤器,以防受細菌與真菌之污染。6.通風系統加裝隔塵網,以減少外氣中真菌孢子與粒子進入。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