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謹慎選擇 在地消費 環保署邀您來實行減碳運動

:::
環境教育
104-06-0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管考處 ]

俗語說:「一月蔥,二月韭,三月莧,四月蕹,五月匏,六月瓜,七月筍,八月芋,九月芥藍,十月芹菜,十一蒜,十二白」。臺灣四季有豐富蔬果,但是選用蔬果也有所謂的「環不環保」問題,環保署表示,許多進口的食物搭飛機來臺,不僅碳足跡較高,價錢也會較昂貴,因此,民眾可多選用「當季」且「當地」的食材,除了新鮮外,價錢也較便宜。

所謂碳足跡指的是在產品整體生命週期內所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所以強調應該選用「當地」食材,例如在屏東應該要品嘗當地盛產的鳳梨、在臺中則可以選擇荔枝、在臺南可選擇玉井芒果。食用在地、當季食材除了可減低運輸過程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外,也較為新鮮,因此,每一口食物選擇的當下,都是一種個人對於環境的抉擇。

另外,環保署也積極推動「碳標籤」,產品從原料取得,經過工廠製造、配送銷售、消費者使用到最後廢棄處理回收等生命週期各階段所產生的溫室氣體,經過換算成二氧化碳當量的總和,就是所謂的碳足跡。產品製造業者可以向環保署申請取得碳標籤來揭露產品碳足跡,例如知名奶茶、沙士、可樂等為具有碳標籤的產品。(更多碳標籤產品請上環保署台灣產品碳足跡資訊http://cfp.epa.gov.tw/carbon/ezCFM/Function/PlatformInfo/FLabelProduct/FLFirmInfo.aspx)

環保署表示,2015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為「70億人的夢想 1個地球 謹慎消費」,了解碳足跡及購買碳足跡標籤產品也是「謹慎消費」的一環,該署也提醒民眾,在選購產品、飲食的每一個當下,都可以選擇以綠色消費來珍愛地球。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