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環保署公布台灣地區一至七月酸雨監測結果─證實境外輸入污染物的影響甚鉅

:::
其他
92-08-1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保處 ]

環保署委託國立中央大學今年首次於陽明山與彭佳嶼設置兩座酸雨前哨監測站,由一月至七月監測資料發現,以酸鹼(pH)值五作為判斷酸雨的基準,該二測站酸雨發生機率高達九十%以上,證實境外污染物傳輸的影響甚鉅。而台灣北部的雨水有七十八%的酸雨發生機率,而東部的宜蘭、台東約在五十%以下,其餘地區約為四十%以下。

環保署自民國七十九年開始進行台灣地區酸雨監測計畫,目前設有彭佳嶼、陽明山、台北市、中壢、蘇澳、台中、日月潭、嘉義、台南、台東、高雄、屏東等十二個監測站,依歷年監測資料,台灣雨水酸化的程度較嚴重地區主要是在北台灣,pH值平均在四.五左右,酸雨發生機率達八十%以上。

過去十年,環保署推動了很多空氣污染的管制策略,發現空氣污染物的濃度普遍有降低的趨勢,但是酸雨的情形還是沒有很明顯改善,值得我們注意。北台灣的酸沉降內的硫酸濕沉降來源有將近一半是從台灣境外輸入,主要是從大陸,日本,韓國等國家,其中大陸華南地區就佔了相當大的比例。

環保署說,委託中央大學與雲林科技大學研究中均發現,境外長程輸送佔了台灣酸雨相當重要的角色。境外長程輸送對硫酸根濕沈降的影響比例,台灣各地區約在三十一 % ~ 四十 %之間。而各天氣型態佔全台灣全年長程輸送影響比例,以夏季陣雨最高,北台灣及東台灣以東北季風最高;中、南台灣以夏季陣雨最高。依該研究發現,台灣地區本土的排放源造成的硫酸根(SO42-)溼沈降量有逐漸降低的趨勢,但境外長程輸送的硫酸根(SO42- )濕沉降量卻有升高的趨勢,在民國八十九年,北台灣有將近五十二%來自於境外輸送,其中約八十五%來自於亞洲七個主要區域,包括日本、韓國、中國東北、中國西北、中國華中、中國華南、中國中南半島及菲律賓,而大陸地區即佔八十五%。

環保署表示,目前建置完成的十二座全國酸雨監測站網已與日本的東亞酸雨測網EANET進行交流合作,並開始進行樣本分析比對與研究資料交換,同時也加入南亞酸沉降觀測網(CAD),與東南亞國家進行多邊合作與研究資料共享的策略聯盟,此外亦與美國酸雨計畫(NADP) 達成雙方合作與技術交流初步共識,未來台灣酸雨監測及分析方法可與國際同步,並推動區域合作,共同為東亞酸雨防制盡力。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