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台灣環境績效全球149國排名40

:::
國際環保與合作
97-01-2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科技顧問室 ]

美國耶魯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1月23日在瑞士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正式公布「2008環境績效指數(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EPI)」全球評比結果。在參與評比的149個國家當中,台灣得分80.8,名列40,與美國相當(得分81.0,排名39),超越澳洲(排名46)、南韓(排名51)、同屬高人口密度的荷蘭(排名55)及中國(排名105)。

2008 EPI評比,台灣在包括環境健康(排名32)及生物多樣性及棲地保育(排名37)政策類別表現優異,顯示台灣在管理空氣污染、水污染及民眾健康影響上績效良好。

惟本次評比台灣排名,較2006年(133國中排名24)略為退步,環保署分析原因如下:

一、指標架構及權重調整:2008 EPI指標架構及各指標重均大幅調整。指標從16項增加為25項,新增項目包括多項台灣較弱部份。

二、廢棄物減量及資源回收均未納入評比:環保署近年致力推動的零廢棄、源頭減量及資源回收等廢棄物管理政策,回收成效甚至超越美國、日本,國際媒體亦專文報導,堪稱為全世界典範,但均未能納入EPI評比項目。

三、多項指標數據來源不明或有誤:台灣難分解農藥均已禁用或未曾使用,但在農藥管理指標得分卻為0,此外二氧化硫排放引用歐盟研究機構數據,與台灣提供的數據不符,評比單位使用的電腦推算臭氧濃度亦與台灣監測資料有極大差異。

四、UNEP水質指標正確性不足:UNEP新近完成的「水質指數」,各國排名與一般認知有極大差距,且許多國家之水質測站為個位數,正確性亟待商確。

五、溫室氣體及空氣污染排放過高:台灣因高度工業化、汽機車密度高,以及推動非核政策及再生能源尚屬研發階段未能普及等因素,使溫室氣體及空氣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在環保署努力之下,二氧化硫及PM10濃度已逐年改善;溫室氣體排放部分,將持續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法」立法工作,並透過97年1月10日成立的「溫室氣體減量辦公室」,協調各部會整合相關工作,推動減量方案。

六、生產性自然資源經營管理尚待加強:台灣農業及漁業的經營,對生態及自然資源使用造成衝擊,且森林指標數據闕如,使排名受影響。

七、河川水質仍有改善空間:台灣地區河川水質在環保署積極推動相關計畫下,河川嚴重污染比率自92年的15.8%降至96年的5.7%;優養化水庫自92年的10座降至94年的6座,顯示水質改善工作已具初步成效。未來將加強畜牧廢水污染管制作業,及針對山區果園、農場、農地等,進行草溝、植生廊道等最佳管理措施,以降低總氮濃度,提升水質。

無論看待EPI或其它環境永續性評比結果,環保署關心的始終只有一點,即評比結果能否有助台灣真正邁向環境永續?台灣的確仍有多項環境指標可以改進,虛心接受外,環保署也會進一步結合各界,從各個面向提出更佳、更具體的環境永續政策。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