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人工濕地改善水質成果斐然 河川生態重獲新生

:::
水質保護
104-01-2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水保處 ]

聯合國為紀念西元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拉姆薩爾簽署的拉姆薩爾公約,將每年2月2日定為「世界濕地日」,各國都會在該期間舉辦各類宣導活動以推廣濕地保育的重要性。我國內政部亦結合相關部會積極推動濕地設置,以推廣生態保育。環保署自91年起針對污染河段推動設置除污型人工濕地,利用自然生態淨化機制,以微生物、水生動、植物去除污水中污染物,除改善河川水質並兼有生態復育之成效。截至103年,全國已設置59處除污型人工濕地,每日可處理污水273,799公噸。

以臺南市與高雄市的界河二仁溪為例,早期受沿岸事業廢水排入影響,導致河川水質受到嚴重污染,因此,環保署與地方政府結合民間團體積極推動二仁溪各項整治工作。環保署於89年起加強取締違法業者,並於96年補助高雄市政府清除白砂崙高灘地堆置廢棄物,另鑑於其它流域設置除污型人工濕地之經驗及成效,該署分別補助臺南市政府及高雄市政府設置灣裡及太爺二處人工濕地,改善河川水質,並結合當地水環境巡守隊茄萣舢筏協會進行流域巡守工作,在環保署、高雄市政府、臺南市政府及茄萣舢筏協會等民間團體共同努力下,二仁溪河川水質及生態環境已大幅改善,103年水質已由往年嚴重污染改善為中度污染程度,沿岸濕地並出現多種生物,包括彈塗魚、招潮蟹、槍蝦及白鷺鷥等,為公部門結合民間團體共同整治河川之示範案例,其污染整治歷程及豐富的生態復育成果,亦提供環境教育之最佳素材。

環保署表示,河川整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民眾的共同參與,希望透過這個案例說明,讓民眾瞭解人工濕地的水質淨化及生態效益,進而促進民眾參與濕地保育及河川守護工作。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