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環保署鼓勵民眾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共同維護空氣品質

:::
大氣空氣
108-08-0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保處]

有關報載本署與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執行「懸浮微粒特徵對民眾健康影響之研究」,106年度針對捷運、公車、汽車、機車、步行、腳踏車等6種不同通勤型態,量測捷運PM2.5濃度最高一事,因該研究所測得之PM2.5濃度高值情形發生於地下捷運非全罩式月臺,車廂進站時,車輪與軌道間快速摩擦產生粒狀物質揚起而造成測值偏高。惟在評估通勤暴露量時,應整體考量暴露濃度及暴露時間,因民眾在捷運月臺候車時間短暫,相較於其他通勤方式之PM2.5暴露量並不高,仍請民眾多搭乘捷運系統及公車等大眾運輸工具。

環保署指出,106年間曾另佩帶微型感測器模擬民眾通勤型態進行研究,分別透過汽車、捷運、公車及摩托車執行平均通勤距離約10.8公里的PM2.5暴露量監測。監測結果顯示,通勤空污暴露量明顯受到選擇通勤工具的影響,以汽車最低、捷運次之,請民眾選擇多搭乘捷運系統及公車。依據環保署監測結果顯示,汽車、捷運、公車及摩托車通勤時PM2.5暴露平均濃度分別為7.6、21.9、23.5及32.1 μg/m3,平均濃度約為22.1μg/m3,捷運等大眾運輸工具還是最佳選擇。

環保署表示,捷運車輛之粒狀污染物來源為捷運月臺於車廂進站時,因車輪與軌道間快速摩擦產生粒狀物質揚起。綜觀倫敦、紐約、巴塞隆納等城市之捷運系統,均有地下空間懸浮微粒偏高的問題。為解決捷運車廂粒狀物空氣污染問題,台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早已引入隧道清洗機具,藉以提高隧道內設備的清潔度;並依內政部營建署建築技術規則相關規定,以確保中央空調系統足量的外氣通風換氣量;推動中央空調風管內部積塵之定期清潔作業,以降低冷氣運轉過程中,管道內積塵之粒狀污染物逸散情形;空調箱內部至少須設置雙道過濾措施等相關措施,發揮以初級濾網保護內部元件設施免遭撞擊以及高效濾網同時過濾粒狀污染物(PM10、PM2.5)與微生物(真菌以及部分細菌)的雙重功效。

我國境內移動污染源對空氣品質的影響約占三分之一,而通勤時使用的運輸工具更是大眾最密切接觸的移動污染源,不管是學生或上班通勤族皆長期定時暴露於該環境中,其空氣品質的好壞與否將影響到民眾的身體健康狀況。環保署表示,本次調查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駕駛汽車的PM2.5暴露量最低,惟其單位乘客(以2名乘客計算)單趟產生通勤的空氣污染卻是最高,排放量可達0.31 g,捷運、公車及摩托車則分別為0.01、0.08及0.23 g;此外,臺北都會區捷運系統的空氣品質明顯較英國薩里大學的研究結果良好(落於AQI普通的級距15.5~35.4 μg/m3之間),其與搭乘公車的暴露量雖較駕駛汽車高,但此監測值係包含轉乘候車及車門開啟帶入等接觸外界的空氣,整體而言當車廂內的空調正常運作時,其車廂內PM2.5濃度可降至與汽車內相近;騎乘摩托車的空污暴露易受到大氣與機動車輛近距離排氣加成的影響,建議民眾應配戴口罩或是選擇遠離通勤尖峰路段。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