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環境部新聞專區

回應「環團批馬 污染害國」之誤解報導

:::
大氣空氣
99-05-23 []

有關媒體5月23日「環團批馬、污染害國」報導,提及馬總統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及向國外買排碳權因應,乃「假減量、真排碳,欺騙國人」,顯與事實不符,環保署特予說明 。

我國目前宣示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與期程係在2020年時,要回到2005年的排放量水準,相當於將202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高經濟成長情境下,要從預測2020年的當年基線排放量(Business As Usual,BAU,即政府完全不採取減量要求,任由排放源自行增長下的排放量)減少45%;在低經濟成長情境下,則須從基線排放量減少39%。此基線排放量的預測,已將國內從目前到2020年以前的重大開發建設所增加的排放量一併納入考量。因此為符合2020年國家溫室氣排放的目標,及追求永續發展兼顧環保與經濟的精神,規劃其減量需求由新增的排放源與舊的排放源一起努力減量來達成,並非不讓任何新污染源增加排放量,完全扼殺國家經濟發展面向的需要。

為確保我國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回到2005年排放水準,環保署表示國內重大開發案環境影響評估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的審查,須以較GDP高成長標的時的BAU至少減量45%,作為要求標的。新政府執政以來審查通過的重大開發案,包括中龍鋼鐵與中油三輕更新大致符合此減量要求,而台電新建或更新電廠及中科二林四期以使用台電供電為主的情形,則直接要求台電在2020年的排放須回歸2005年的排放量。

至於媒體報導關切未來的重大開發案,依開發單位所提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報告書資料,國光石化大城工業區計畫估計符合BAU情境的全廠每年排放2,367萬噸,經採低能耗製程技術、選用乾淨燃料、植栽綠化、風力發電、太陽光電發電等減量措施後,每年溫室氣體排放1,187萬噸。至於六輕五期計畫,依據溫室氣體盤查結果,目前麥寮廠區之總排放量為每年6,757萬噸,六輕五期計畫擴建後,推估總排放量每年約7,815萬噸,即增量每年1,058萬噸,六輕執行廠內減量整體抵減825.5萬噸/年。

國光石化大城工業區及六輕五期計畫目前均尚未完成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為兼顧環保與經濟發展的雙贏,亦將以較GDP高成長標的時BAU至少減量45%,作為要求標的。本署已請開發單位提出溫室氣體增量評估、減量措施、抵換計畫,以及進行溫室氣體盤查、查證及登錄於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的規劃,並請開發單位積極尋求進一步減量空間(例如引進高效率太陽光電系統、投入碳捕集及封存、承諾收購綠色電力、透過執行先期專案及抵換專案進行抵換、經營境外碳權…等),以期達成國家二氧化碳之減量目標。

為因應國內大型排放源將面臨執行減碳成本逐步升高的問題,需立法院通過溫室氣體減量法,建立交易制度,降低減量成本;對於有減量配額責任的排放源或重大開發案業者,經要求優先於國內取得抵換專案或交易的碳權後,仍有需要透過國外碳權經營方式(例如大規模造林、植草或養藻,並轉換為生質煤)抵換(offset)其減碳配額者,由政府建立協助其取得國外成本較低的抵換專案與交易碳權的機制。例如由政府在附件一國家成立境外碳權移轉公司,取得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認證的碳權,以確保所取得的境外碳權具備國際公信力。

我國從能源供需面向,參考多項國際採行減量政策與措施,特別是我國減碳四法中,去年通過立法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引進德國躉售費率(Feed-in-Tariff)制度,可加速能源供應結構朝無碳化方向的調整;去年完成修正的「能源管理法」已有罰則,可強制產業界以高能源效率的製程生產高能源效率的設備與商品;立法院完成一讀的「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可分階段要求大型碳排放源逐年減少排碳總量,並建立降低其減量成本的碳權抵換交易制度(即Cap and Trade制度);財政部研擬中的「能源稅條例」草案,則提供消費者經濟誘因,促進節能減碳生活行為與選擇低碳高能源效率的設備與商品。此四法有完全互補功能,需早日完成後面二項法案的立法,以發揮四法相輔相成的效果,建構法制基礎作為國內所有溫室氣體減量的工作基礎,將有助於將臺灣轉型至低碳社會。

環保署表示,重大投資案在環境影響評估階段,即嚴格要求效能標準與溫室氣體排放標竿,及最佳可行技術的應用,為臺灣環境品質把關,並有助於我國產業以更潔淨的方式進行生產,提高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環保署重申,要求事業在我國境內施行溫室氣體減量計畫係為優先考量,持續輔導事業參與國內溫室氣體抵換專案,但也提醒產業界應注意國際減碳合作的發展趨勢,掌握碳權經營的先機,將可用較低成本達成減量成效,兼顧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

環保署表示,新政府執政後非常重視節能減碳政策的推動與落實,我國2008年燃料燃燒排放二氧化碳(CO2),較2007年減量達4.4%,為20年來首度呈現的負成長。2009年初步計算較2008年減量幅度達5%,再度呈現負成長。CO2排放量降低,雖然有部分原因與經濟成長衰退有關,但政府節能減碳的政策與宣導,也發揮了相當的效果。期待國人與相關產業能持續致力節能減碳,在經濟復甦後,CO2排放量成長幅度趨緩,呈現與經濟成長脫鈎走向。

回到上一頁

看了這則新聞的人也看了

TOP